
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多年的我山西股票配资平台,第一次来到湘潭锰矿时,就被这里浓厚的烟火气息深深吸引。这里曾是湘潭锰矿工人和家属的家园,一栋栋红砖楼像被时间凝固了,没有再前进,只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人来人往。
很多人知道湘潭有老一批的六大厂矿企业,但很少有人知道,湘潭锰矿其实是最早扎根在这里的。从1913年成立,到2021年6月30日正式永久关停,湘潭锰矿走过108个年头,被誉为“中国锰都”,是真正的百年大厂。
在民国时期,矿区名为裕牲锰矿股份有限公司。建国后改称湘潭锰矿矿务局,1952年11月改名为中南潭湘锰矿,1960年3月再更名为湘潭锰矿。到了1985年,锰矿新建了5号高炉和电解锰生产车间,5号高炉的投产也标志着企业进入了鼎盛时期。
展开剩余68%这一座矿山累计开采出的锰矿石接近千万吨,产品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、市、区,并远销到亚洲、西欧和北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鼎盛时期,矿区的职工及家属总数超过万人,居住在雨湖区鹤岭镇。镇上有煤油店、粮油店、医院、公园、学校、商场、超市和电影院等完善的生活设施。位于镇区中心的锰矿文化宫,是工人们下班后的乐园,他们在这里看电影、打球、散步,日子过得热闹而充实。
如今的鹤岭镇,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接近三万、颇为繁荣的小镇。
不过,锰矿的黄金时代并未长久。上世纪90年代末,资源逐渐枯竭,再加上管理上的问题,生产逐步萎缩。2001年5月,矿区停止生产。2007年,湘潭电化接手了湘潭锰矿。2021年正式关停并宣布破产。据湘潭电化介绍,关停湘潭锰矿会对公司合并报表当期的净利润产生约1亿元左右的影响。
现在,锰矿的厂区已经被改造,改造成高楼林立、环境更加美好的新区。只有职工家属区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,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曾经的日子。
时代在变,历史在前进。百年的老厂慢慢变成了记忆,但它留下的痕迹不会彻底消失,仍在城市的记忆里留存。
发布于:天津市衡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